当前位置:首页 > app导航 > 聚焦
聚焦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系列评论
时间:2024-03-18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点击: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负河流不负青山。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我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摆在谋划发展的突出位置。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四廊两屏”建设重大工程等,美丽安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突破90%,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三、长三角第一。森林覆盖率30.22%,贡献了占长三角森林面积三分之一的“安徽绿”。

尽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保护面临的形势仍要清醒认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处于补齐生态保护欠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攻坚期。

发展归根到底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更好的日子,良好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山水资源丰富,是我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然优势,要不负河流不负青山。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就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让安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就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空气、河流、土壤等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畅通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检验着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成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把好山好水守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

(本报评论员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app导航 > 聚焦
聚焦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系列评论
时间:2024-03-18 11:28:45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点击:147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负河流不负青山。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我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摆在谋划发展的突出位置。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四廊两屏”建设重大工程等,美丽安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突破90%,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三、长三角第一。森林覆盖率30.22%,贡献了占长三角森林面积三分之一的“安徽绿”。

尽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保护面临的形势仍要清醒认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处于补齐生态保护欠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攻坚期。

发展归根到底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更好的日子,良好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山水资源丰富,是我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然优势,要不负河流不负青山。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就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让安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不负河流不负青山,就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空气、河流、土壤等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畅通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检验着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成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把好山好水守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