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巢湖
【合肥晚报】多元主体大合唱, 奏响乡村治理新乐章
时间:2021-01-08来源:点击:

——巢湖市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脉继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多元化主体趋势在不断增强,巢湖市在强化基层政府治理的同时,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工作和省级“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村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新乡贤、社会工作者、公益和志愿等社会组织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合唱队伍,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的双向流通,奏响巢湖市农村社区治理新乐章,为巢湖市立足“十四五”以及2035年实现“三农”工作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突出居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村居民参与治理意识

一是村民理事会带动落实责任。群众遇到问题由“找村干部反映解决”变为“家门口的事自己协商解决”。通过“熟人办熟事、熟人管熟人”方式,将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村民理事会主导,召开民主协商会解决。做到群众参与热在“理事会”、社会力量融入“理事会”、矛盾纠纷不出“理事会”。实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处置、早回复”,矛盾纠纷“不上交、不激化、不上行”。中塅村村民理事会注重了解村民需求,按工作程序征求村民意见,动员村民出资出力,先后实现道路村村通、户户通,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成村民休闲活动场所,完成村庄美化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二是村民全面参与监督。推选监督志愿者,对村项目实施、党员履行义务、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监督提醒,有效推进乡村社区治理。三是进行自治评比表彰,促进居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柘皋镇汪桥村坚持“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好婆媳”等评选,激励群众走向文明。

用好“新乡贤”这件法宝,增加乡村治理新动能

新乡贤包括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及社会上的先进知识分子、工匠能手、经济能人、科技工作者等。新乡贤及其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弥补了现行治理体系的不足,增进了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互信,在稳定乡村治理秩序、提升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巢湖市近年来通过内举能士、外纳贤才,以新乡贤人脉为枢纽,链接资源、厚植产业;以新乡贤带动为支撑,焕活参与、纵深治理,使新乡贤成为人才振兴的领航者、产业兴旺的践行者、治理有效的助推者。

推进协商试点示范,提高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水平

依托村级各类协商理事会,通过群众民评民议民定,开展村民自治活动。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深入开展社区协商治理,实现社区协商共治。天河街道黄窑村获批“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夏阁镇八字口村委会河滩村实施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垾小联圩村积极探索农村红白喜事的移风易俗新路径,破除农村中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探索出“一会一队”的治理新路径。巢湖市按照“试点突破、亮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农村社区协商工作思路,提升全市农村社区协商工作水平。

推动社会组织孵化,提升“一村一社工”全覆盖工程质量

一是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巢湖市于2018年打造1600平米的巢湖市社会组织创益园,设立“三大中心、九大平台”,用来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2019年市财政拿出69万元开展社区“微公益”项目,14个项目由10家社会组织承接,实施周期一年,内容涵盖党建服务、助残服务、为老服务、心理疏导、关爱困境儿童等多个公益领域。二是建立“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扶持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促进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深度融合。三是加大社工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一村一社工”全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立体培养模式,实现社工存量提升;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实现增量提速;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实现质量提升。

构建“6+X”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区实现善治

一是孵化项目菜单,打造服务品牌。巢湖市紧扣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温度,形成65个志愿服务项目组成的树根式服务菜单。优化“红领巾宣讲新时代”、“城市骆驼”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情暖夕阳”、“孝亲送菜”等贴近群众温暖群众的品牌服务。二是畅通供需渠道,搭建服务平台。巢湖市坚持创新创造,依托“志愿巢湖APP”,将各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纳入志愿服务市场;群众通过“问需台”“微心愿”等,由村文明实践站联络员及时反馈情况至志愿服务平台,保证服务的双向对接与认领,实现线上线下闭合志愿服务。三是立足优质高效,规范服务流程。按照“派单与点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模式,以“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团队接单”形式,创新线上实践活动项目。以“递交需求—受理登记—确认项目—服务安排—提供服务—服务总结”流程提供志愿服务,解决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空置浪费问题。通过服务总结,对于实际效果不佳项目进行整改或清退,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优质性。(陈丽敏)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巢湖
媒体看巢湖
【合肥晚报】多元主体大合唱, 奏响乡村治理新乐章
时间:2021-01-08 08:53:52来源:点击:89

——巢湖市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脉继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多元化主体趋势在不断增强,巢湖市在强化基层政府治理的同时,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工作和省级“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村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新乡贤、社会工作者、公益和志愿等社会组织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合唱队伍,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的双向流通,奏响巢湖市农村社区治理新乐章,为巢湖市立足“十四五”以及2035年实现“三农”工作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突出居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村居民参与治理意识

一是村民理事会带动落实责任。群众遇到问题由“找村干部反映解决”变为“家门口的事自己协商解决”。通过“熟人办熟事、熟人管熟人”方式,将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通过村民理事会主导,召开民主协商会解决。做到群众参与热在“理事会”、社会力量融入“理事会”、矛盾纠纷不出“理事会”。实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处置、早回复”,矛盾纠纷“不上交、不激化、不上行”。中塅村村民理事会注重了解村民需求,按工作程序征求村民意见,动员村民出资出力,先后实现道路村村通、户户通,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成村民休闲活动场所,完成村庄美化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二是村民全面参与监督。推选监督志愿者,对村项目实施、党员履行义务、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监督提醒,有效推进乡村社区治理。三是进行自治评比表彰,促进居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柘皋镇汪桥村坚持“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好婆媳”等评选,激励群众走向文明。

用好“新乡贤”这件法宝,增加乡村治理新动能

新乡贤包括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及社会上的先进知识分子、工匠能手、经济能人、科技工作者等。新乡贤及其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弥补了现行治理体系的不足,增进了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互信,在稳定乡村治理秩序、提升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巢湖市近年来通过内举能士、外纳贤才,以新乡贤人脉为枢纽,链接资源、厚植产业;以新乡贤带动为支撑,焕活参与、纵深治理,使新乡贤成为人才振兴的领航者、产业兴旺的践行者、治理有效的助推者。

推进协商试点示范,提高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水平

依托村级各类协商理事会,通过群众民评民议民定,开展村民自治活动。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深入开展社区协商治理,实现社区协商共治。天河街道黄窑村获批“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夏阁镇八字口村委会河滩村实施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垾小联圩村积极探索农村红白喜事的移风易俗新路径,破除农村中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探索出“一会一队”的治理新路径。巢湖市按照“试点突破、亮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农村社区协商工作思路,提升全市农村社区协商工作水平。

推动社会组织孵化,提升“一村一社工”全覆盖工程质量

一是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巢湖市于2018年打造1600平米的巢湖市社会组织创益园,设立“三大中心、九大平台”,用来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2019年市财政拿出69万元开展社区“微公益”项目,14个项目由10家社会组织承接,实施周期一年,内容涵盖党建服务、助残服务、为老服务、心理疏导、关爱困境儿童等多个公益领域。二是建立“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扶持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促进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深度融合。三是加大社工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一村一社工”全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立体培养模式,实现社工存量提升;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实现增量提速;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实现质量提升。

构建“6+X”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区实现善治

一是孵化项目菜单,打造服务品牌。巢湖市紧扣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温度,形成65个志愿服务项目组成的树根式服务菜单。优化“红领巾宣讲新时代”、“城市骆驼”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情暖夕阳”、“孝亲送菜”等贴近群众温暖群众的品牌服务。二是畅通供需渠道,搭建服务平台。巢湖市坚持创新创造,依托“志愿巢湖APP”,将各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纳入志愿服务市场;群众通过“问需台”“微心愿”等,由村文明实践站联络员及时反馈情况至志愿服务平台,保证服务的双向对接与认领,实现线上线下闭合志愿服务。三是立足优质高效,规范服务流程。按照“派单与点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模式,以“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团队接单”形式,创新线上实践活动项目。以“递交需求—受理登记—确认项目—服务安排—提供服务—服务总结”流程提供志愿服务,解决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空置浪费问题。通过服务总结,对于实际效果不佳项目进行整改或清退,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优质性。(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