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巢湖
【合肥晚报】独“生”小学
时间:2020-11-27来源:点击:

老师平时都是接送俊浩上学


学校老师与俊浩合影


每个周一清晨,在巢湖市夏阁镇的八字口小学内,国旗都会缓缓升起。这是全校的升旗仪式,操场上只有4名教师和1名学生,俊浩是八字口小学里唯一的学生。

教育扶贫:一个人的学校

走进八字口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水泥地操场。操场上的红旗最为鲜艳。红旗在左,单杠、仰卧起坐等健身器材在右,3层楼高的教学楼外墙很干净,看得出来是重新粉刷过的。

这里,最热闹时有200多名学生,不过那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如今,这里只剩下俊浩和他的4名老师。

俊浩今年十岁,四年级,半年前,他在学校里还有同伴。

2018年,八字口小学还有6名学生,2019年,4名学生升学初中,学校里还剩2个孩子。2020年上半年,1个孩子随着父母去了巢湖市念书。

“孩子不是进城就是进镇,没有学生,学校就要撤并,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夏阁镇学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夏阁镇下辖16个村居,直到目前还留有9所小学、2所初中,没有高中。“留在农村的,都是家庭条件很困难的孩子。”

比如俊浩,自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住在巢湖市夏阁镇元通村,一家靠着手工榨油营生。元通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四面环山,村里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元通村曾有一所门坎岭小学,在2014年前后撤并到了村口的八字口小学。如今,八字口小学仅剩一名学生,学校也要继续撤并吗?

据介绍,乡村学校撤并,除了当地政府许可,学生和家长的意愿起决定性作用,而撤并后的学校路程遥远是学校撤并失败的最关键原因。如果八字口小学撤并,俊浩将到离家最近的西峰小学上学,路途8公里。

“小孩的爷爷奶奶没办法天天接送,留在八字口念书是俊浩目前最好的选择。”靳明华坦言,镇上最终决定保留八字口小学,一是为了俊浩,二是考虑到村里还有几名快到入学年龄的孩子。“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落啊。”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学校就会继续办下去。”说话的是李道和,他是八字口小学的现任校长。从教34年,历经了乡村学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兴旺与如今乡村教育的萎缩,李道和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继续上课:“该怎么教还怎么教”

“只要俊浩还想在这念,我们会一直教到他毕业。”李道和说,虽然大家总认为村里的小学比不上城里的,但“该有的我们都有,该教的我们都教”。

11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俊浩的教室,他正仰着头,看向黑板旁的投影仪,跟着电脑上的语音朗读课文《陀螺》。在俊浩的教室里,投影仪和电脑就摆在讲台旁边。除了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使用,俊浩每周还要通过它们上两次音乐、美术的远程在线课堂。

靳明华介绍,这样的远程在线课堂是专门为班级设置不全、学生数不多、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学点设置的。

“别看他怕写作文,他还就喜欢朗诵、听寓言故事。”俊浩的语文老师、班主任何道平说,俊浩一写作文就挠头,但数学成绩最好。自习课时让他看书,他偏爱看英语课本。见到记者时,俊浩还调皮地说:“你好big!”翻开俊浩的作业本,每个字迹都清秀整齐,如同何道平对俊浩的评价:“懂事、愿意学。”

在俊浩的教室门前,贴着“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上午的时间都用于主攻语文和数学,下午的课程常是一门主课加上两门副科,如音乐、科学、书法和信息技术等。由于教室都闲置了起来,老师们把乒乓球桌搬进了教室。俊浩最近刚刚学会打乒乓球,比着挥拍的样子要和记者对打。

今年疫情期间,俊浩在家上网课,老师们轮流到他家,每天跟课辅导。“再过两年他就要去上初中了,不能让孩子的学习跟不上啊。”校长李道和有些发愁。

“不过说实话,现在上课,还是有些落寞的。”负责英语教学的老瞿感叹。去年,还有2名学生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在班里还举行了联欢晚会,“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也得有,虽然简陋,但也图个乐呵。”

学生少了,课堂冷清了,但俊浩和老师们的距离却更近了。4名老师都住在村里或附近,上下班时就骑着电动车,把俊浩一起带上。中午,俊浩就在老师家里解决午饭。

“从他家走到学校也要15分钟,路上捎着他放心点。”李道和说。

不一样的周六学堂:“我有很多朋友”

在学校时,俊浩喜欢跑、下楼梯一定要连跳好几节台阶,像只小猴子窜来窜去,说话时嗓门清亮,嘴里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

不上学时,俊浩喜欢对着一盆仙人球说话。仙人球是俊浩叔叔过年时送给他的,俊浩把它放在了床头。“你看,我都养出小仙人球了。”

除去老师们的陪伴,每天傍晚到深夜,俊浩几乎都是一个人度过。家门口的小木凳是他的“专座”,有时,他就托着腮看天。更多时候,他都在照料他的小菜园——他在家门口挖了一块巴掌大的菜地,里面种着小蒜苗。

俊浩说,他最期盼的日子,是周六。

“我有很多朋友,他们周六就回来了,我们还要一起画画。”俊浩口中的“他们”,是村里在外上学的留守儿童。

元通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程进介绍,周末时,在镇上寄读的12个孩子就会回来;节假日时,村里会热闹点,大约有20名孩子回村。“村里留守儿童多,一放假就闷在家里,没有沟通,也没有素质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成立了小创客志愿学堂。”

元通村小创客志愿学堂建于2019年,由程进发起号召、后经社会各界帮助而建成,学堂就建在原先村里废弃的卫生所中。

寒暑假时,志愿者和爱心学生会来到学堂给孩子们上课。平时,学堂里缺少老师,程进和美术专业出身的妻子就分别教孩子们功课和绘画。

每到周六,这座曾经废弃的卫生院就会变得热闹起来——在外上学的孩子们都会回到村里,到志愿学堂里学画画、读名著、补习功课。依托志愿学堂,除了画画看书,寒暑假时,村里的孩子们就跟着志愿者们外出研学游。在这里,小俊浩不再孤单,他有了同桌,有了最好的伙伴。

走进俊浩最喜欢的小创客志愿学堂,记者看到学堂里有两间教室。一间教室的墙壁前列满了书,教室里竖起了十几架画板,上面是孩子们进度不一的素描作品。

另一间教室里,桌上还留着孩子们忘记合上的作文书和画本。整座学堂的墙壁上,都贴满了孩子们的画和剪纸,红色的樱桃小丸子、灰色的立方体临摹、七色的彩虹……缤纷的色彩填满了学堂。

在俊浩的画本上,画着许多架飞机,俊浩说,这是他在书里看到仿着样子画了下来。“长大后我要开飞机!开坦克!老师说当兵了就能开上飞机,我以后要当兵!”俊浩扬起倔强的小脸,张开双臂,像飞机一样,奔跑在村间的路上。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李福凯/摄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巢湖
媒体看巢湖
【合肥晚报】独“生”小学
时间:2020-11-27 09:55:43来源:点击:186

老师平时都是接送俊浩上学


学校老师与俊浩合影


每个周一清晨,在巢湖市夏阁镇的八字口小学内,国旗都会缓缓升起。这是全校的升旗仪式,操场上只有4名教师和1名学生,俊浩是八字口小学里唯一的学生。

教育扶贫:一个人的学校

走进八字口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水泥地操场。操场上的红旗最为鲜艳。红旗在左,单杠、仰卧起坐等健身器材在右,3层楼高的教学楼外墙很干净,看得出来是重新粉刷过的。

这里,最热闹时有200多名学生,不过那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如今,这里只剩下俊浩和他的4名老师。

俊浩今年十岁,四年级,半年前,他在学校里还有同伴。

2018年,八字口小学还有6名学生,2019年,4名学生升学初中,学校里还剩2个孩子。2020年上半年,1个孩子随着父母去了巢湖市念书。

“孩子不是进城就是进镇,没有学生,学校就要撤并,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夏阁镇学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夏阁镇下辖16个村居,直到目前还留有9所小学、2所初中,没有高中。“留在农村的,都是家庭条件很困难的孩子。”

比如俊浩,自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住在巢湖市夏阁镇元通村,一家靠着手工榨油营生。元通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四面环山,村里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元通村曾有一所门坎岭小学,在2014年前后撤并到了村口的八字口小学。如今,八字口小学仅剩一名学生,学校也要继续撤并吗?

据介绍,乡村学校撤并,除了当地政府许可,学生和家长的意愿起决定性作用,而撤并后的学校路程遥远是学校撤并失败的最关键原因。如果八字口小学撤并,俊浩将到离家最近的西峰小学上学,路途8公里。

“小孩的爷爷奶奶没办法天天接送,留在八字口念书是俊浩目前最好的选择。”靳明华坦言,镇上最终决定保留八字口小学,一是为了俊浩,二是考虑到村里还有几名快到入学年龄的孩子。“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落啊。”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学校就会继续办下去。”说话的是李道和,他是八字口小学的现任校长。从教34年,历经了乡村学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兴旺与如今乡村教育的萎缩,李道和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继续上课:“该怎么教还怎么教”

“只要俊浩还想在这念,我们会一直教到他毕业。”李道和说,虽然大家总认为村里的小学比不上城里的,但“该有的我们都有,该教的我们都教”。

11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俊浩的教室,他正仰着头,看向黑板旁的投影仪,跟着电脑上的语音朗读课文《陀螺》。在俊浩的教室里,投影仪和电脑就摆在讲台旁边。除了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使用,俊浩每周还要通过它们上两次音乐、美术的远程在线课堂。

靳明华介绍,这样的远程在线课堂是专门为班级设置不全、学生数不多、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学点设置的。

“别看他怕写作文,他还就喜欢朗诵、听寓言故事。”俊浩的语文老师、班主任何道平说,俊浩一写作文就挠头,但数学成绩最好。自习课时让他看书,他偏爱看英语课本。见到记者时,俊浩还调皮地说:“你好big!”翻开俊浩的作业本,每个字迹都清秀整齐,如同何道平对俊浩的评价:“懂事、愿意学。”

在俊浩的教室门前,贴着“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上午的时间都用于主攻语文和数学,下午的课程常是一门主课加上两门副科,如音乐、科学、书法和信息技术等。由于教室都闲置了起来,老师们把乒乓球桌搬进了教室。俊浩最近刚刚学会打乒乓球,比着挥拍的样子要和记者对打。

今年疫情期间,俊浩在家上网课,老师们轮流到他家,每天跟课辅导。“再过两年他就要去上初中了,不能让孩子的学习跟不上啊。”校长李道和有些发愁。

“不过说实话,现在上课,还是有些落寞的。”负责英语教学的老瞿感叹。去年,还有2名学生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在班里还举行了联欢晚会,“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也得有,虽然简陋,但也图个乐呵。”

学生少了,课堂冷清了,但俊浩和老师们的距离却更近了。4名老师都住在村里或附近,上下班时就骑着电动车,把俊浩一起带上。中午,俊浩就在老师家里解决午饭。

“从他家走到学校也要15分钟,路上捎着他放心点。”李道和说。

不一样的周六学堂:“我有很多朋友”

在学校时,俊浩喜欢跑、下楼梯一定要连跳好几节台阶,像只小猴子窜来窜去,说话时嗓门清亮,嘴里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

不上学时,俊浩喜欢对着一盆仙人球说话。仙人球是俊浩叔叔过年时送给他的,俊浩把它放在了床头。“你看,我都养出小仙人球了。”

除去老师们的陪伴,每天傍晚到深夜,俊浩几乎都是一个人度过。家门口的小木凳是他的“专座”,有时,他就托着腮看天。更多时候,他都在照料他的小菜园——他在家门口挖了一块巴掌大的菜地,里面种着小蒜苗。

俊浩说,他最期盼的日子,是周六。

“我有很多朋友,他们周六就回来了,我们还要一起画画。”俊浩口中的“他们”,是村里在外上学的留守儿童。

元通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程进介绍,周末时,在镇上寄读的12个孩子就会回来;节假日时,村里会热闹点,大约有20名孩子回村。“村里留守儿童多,一放假就闷在家里,没有沟通,也没有素质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成立了小创客志愿学堂。”

元通村小创客志愿学堂建于2019年,由程进发起号召、后经社会各界帮助而建成,学堂就建在原先村里废弃的卫生所中。

寒暑假时,志愿者和爱心学生会来到学堂给孩子们上课。平时,学堂里缺少老师,程进和美术专业出身的妻子就分别教孩子们功课和绘画。

每到周六,这座曾经废弃的卫生院就会变得热闹起来——在外上学的孩子们都会回到村里,到志愿学堂里学画画、读名著、补习功课。依托志愿学堂,除了画画看书,寒暑假时,村里的孩子们就跟着志愿者们外出研学游。在这里,小俊浩不再孤单,他有了同桌,有了最好的伙伴。

走进俊浩最喜欢的小创客志愿学堂,记者看到学堂里有两间教室。一间教室的墙壁前列满了书,教室里竖起了十几架画板,上面是孩子们进度不一的素描作品。

另一间教室里,桌上还留着孩子们忘记合上的作文书和画本。整座学堂的墙壁上,都贴满了孩子们的画和剪纸,红色的樱桃小丸子、灰色的立方体临摹、七色的彩虹……缤纷的色彩填满了学堂。

在俊浩的画本上,画着许多架飞机,俊浩说,这是他在书里看到仿着样子画了下来。“长大后我要开飞机!开坦克!老师说当兵了就能开上飞机,我以后要当兵!”俊浩扬起倔强的小脸,张开双臂,像飞机一样,奔跑在村间的路上。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李福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