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巢湖
【人民网】安徽巢湖:昔日荒山岗 今朝幸福地
时间:2020-11-11来源:点击:

“唐建科3675元,邢军2375元……”11月1日下午,在巢湖烔炀镇朝阳村会议室里不时传出点名声和阵阵欢笑声。原来,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在给村民们发放黄蜀葵的销售款和加工车间务工人员工资。“今天真的很开心,不仅是因为拿到了钱,更是因为这是靠自己的双手挣到的。”朝阳村建档立卡扶贫户高用圣从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郭年平手中接过2445元时,难掩心中激动之情。

荒山岗成致富“拦路虎”

在巢湖半岛美丽的大黄山脚下,是连绵起伏的江淮丘陵,烔炀河的源头之一——炀河从这儿的岗间蜿蜒流过,这里也是烔炀镇朝阳村的所在地。

和同样位于江淮之间的大多数村落一样,朝阳村也曾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雨水一多就涝,几天不下雨就旱”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因农业生产成本太高,以前大家都不愿种地,青壮年劳动力不甘忍受贫穷纷纷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的抛荒田和妇女、儿童、老人们,村集体经济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全村576户、1740人中,光建档立卡扶贫户就占了60户、106人。

“讲起发展经济的条件,我们村现实的资源只有连片的荒山岗、抛荒田和年龄普遍超过60岁的留守村民这两条,确实很困难。”郭年平回忆起当初创业时的艰难,不禁感慨万千。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带动群众,尤其是村里几十户建档立卡扶贫户脱贫致富,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最大难题。

合作社“滚雪球”初具规模

就在村里为没有合适的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而发愁时,周边种植黄蜀葵脱贫致富的先例,给村干部们带来了灵感。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经济价值较高,一季花能采摘3个月,光盛花期就有1个多月,1亩高产的田地能达到四五千斤产量,1斤能卖1元,投入低、产出高,正是一个适合朝阳村村情的好项目。

2018年,朝阳村试种黄蜀葵近百亩,亩均产鲜花3500斤,亩均纯收入3000元,比种植其他作物亩均多收入2000元。看到种黄蜀葵带来了效益,许多农户纷纷加入种植行列,从此正式拉开朝阳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也应运而生。

2019年,村里利用村集体资产改革后历年结余的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主要依靠种植黄蜀葵和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黄蜀葵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除了村民自发种植的以外,村里还把一些村民的抛荒田和农田整治开发出来的新土地,作为集体种植场所。2020年,朝阳村种植了450亩黄蜀葵,还带动周边指南、曙光、大程等村种植了近200亩,这些黄蜀葵不仅给农户带来希望,更给贫困户带来了满满的信心。

为了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2019年,朝阳村还新建了黄蜀葵花烘干车间,到今年已有2条烘干生产线,不仅解决了本村的鲜花烘干问题,还有了将周边村的黄蜀葵花收购过来加工的能力,为村里又额外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2020年,朝阳村新建了仓库,购买了旋耕机、小货车、水泵、喷雾器等农具,合作社越来越五脏俱全了。“经过3年的摸爬滚打,合作社像滚雪球般渐渐发展起来,现在已初具规模了。”说到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郭年平的脸上露出喜悦之情。

绘蓝图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合作社资金发放现场会上,不大的村会议室里人头攒动,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30多万元现金中除了被其它村提前支走的黄蜀葵销售款外,剩下的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会议桌上,村民依次上台领钱,室内一片喜气洋洋。

“我们村有12户建档立卡扶贫户栽种了黄蜀葵,外村也有十余户,在扶贫车间从事鲜花烘干工作的还有3位扶贫户。这次资金发放,一般建档立卡扶贫户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最多的接近4000元。”朝阳村扶贫专干李光飞介绍道。

“现在我们和江苏一家大型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希望大家明年能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把今年水灾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主持发放工作的郭年平不忘向村民叮嘱道,“虽然今年减产了,但一亩还是有2000多元的收入,比水稻丰年还要多收入六七百元。新种植户村里将给予技术指导,扶贫户种植达到一定规模,政府还有补贴,大家就放心扩大规模好了。”郭年平见响应的群众很多,又紧跟着给他们吃下了一剂“定心丸”。

“我们今年种植的黄蜀葵已全部售出,虽然受了点灾有所减产,但仍然进账60多万元;籼稻、糯稻和香稻一共收获15万斤,能卖20来万元,目前已经售出6万多元;村集体的山场对外发包,承包费一年进账12万元;春季的小麦卖了3万多元;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对外服务也盈利2万多元,今年毛收入100万元不成问题。”郭年平充满信心地说。

就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原来种植了黄蜀葵花的地里,150亩小麦正在萌芽,30多亩油菜也在茁壮生长。“等合作社的所有产品出售完毕,我们要请专业的财务审计机构核算合作社的账目。在预留下充足的生产资金后,我们打算按照年初的计划进行分红,每股估计在70到100元之间。”郭年平的话让大伙更有了奔头。 (王国祥 严化文)


Copyright©2010-2020 www.chxc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皖ICP备07006050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8102340269号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将电脑显示屏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投诉电话:0551-82310907 投诉E-mail:chsxcw@126.com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巢湖
媒体看巢湖
【人民网】安徽巢湖:昔日荒山岗 今朝幸福地
时间:2020-11-11 17:19:39来源:点击:139

“唐建科3675元,邢军2375元……”11月1日下午,在巢湖烔炀镇朝阳村会议室里不时传出点名声和阵阵欢笑声。原来,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在给村民们发放黄蜀葵的销售款和加工车间务工人员工资。“今天真的很开心,不仅是因为拿到了钱,更是因为这是靠自己的双手挣到的。”朝阳村建档立卡扶贫户高用圣从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郭年平手中接过2445元时,难掩心中激动之情。

荒山岗成致富“拦路虎”

在巢湖半岛美丽的大黄山脚下,是连绵起伏的江淮丘陵,烔炀河的源头之一——炀河从这儿的岗间蜿蜒流过,这里也是烔炀镇朝阳村的所在地。

和同样位于江淮之间的大多数村落一样,朝阳村也曾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雨水一多就涝,几天不下雨就旱”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因农业生产成本太高,以前大家都不愿种地,青壮年劳动力不甘忍受贫穷纷纷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的抛荒田和妇女、儿童、老人们,村集体经济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全村576户、1740人中,光建档立卡扶贫户就占了60户、106人。

“讲起发展经济的条件,我们村现实的资源只有连片的荒山岗、抛荒田和年龄普遍超过60岁的留守村民这两条,确实很困难。”郭年平回忆起当初创业时的艰难,不禁感慨万千。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带动群众,尤其是村里几十户建档立卡扶贫户脱贫致富,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最大难题。

合作社“滚雪球”初具规模

就在村里为没有合适的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而发愁时,周边种植黄蜀葵脱贫致富的先例,给村干部们带来了灵感。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经济价值较高,一季花能采摘3个月,光盛花期就有1个多月,1亩高产的田地能达到四五千斤产量,1斤能卖1元,投入低、产出高,正是一个适合朝阳村村情的好项目。

2018年,朝阳村试种黄蜀葵近百亩,亩均产鲜花3500斤,亩均纯收入3000元,比种植其他作物亩均多收入2000元。看到种黄蜀葵带来了效益,许多农户纷纷加入种植行列,从此正式拉开朝阳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也应运而生。

2019年,村里利用村集体资产改革后历年结余的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主要依靠种植黄蜀葵和水稻、小麦、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黄蜀葵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除了村民自发种植的以外,村里还把一些村民的抛荒田和农田整治开发出来的新土地,作为集体种植场所。2020年,朝阳村种植了450亩黄蜀葵,还带动周边指南、曙光、大程等村种植了近200亩,这些黄蜀葵不仅给农户带来希望,更给贫困户带来了满满的信心。

为了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2019年,朝阳村还新建了黄蜀葵花烘干车间,到今年已有2条烘干生产线,不仅解决了本村的鲜花烘干问题,还有了将周边村的黄蜀葵花收购过来加工的能力,为村里又额外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2020年,朝阳村新建了仓库,购买了旋耕机、小货车、水泵、喷雾器等农具,合作社越来越五脏俱全了。“经过3年的摸爬滚打,合作社像滚雪球般渐渐发展起来,现在已初具规模了。”说到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郭年平的脸上露出喜悦之情。

绘蓝图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合作社资金发放现场会上,不大的村会议室里人头攒动,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30多万元现金中除了被其它村提前支走的黄蜀葵销售款外,剩下的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会议桌上,村民依次上台领钱,室内一片喜气洋洋。

“我们村有12户建档立卡扶贫户栽种了黄蜀葵,外村也有十余户,在扶贫车间从事鲜花烘干工作的还有3位扶贫户。这次资金发放,一般建档立卡扶贫户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最多的接近4000元。”朝阳村扶贫专干李光飞介绍道。

“现在我们和江苏一家大型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希望大家明年能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把今年水灾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主持发放工作的郭年平不忘向村民叮嘱道,“虽然今年减产了,但一亩还是有2000多元的收入,比水稻丰年还要多收入六七百元。新种植户村里将给予技术指导,扶贫户种植达到一定规模,政府还有补贴,大家就放心扩大规模好了。”郭年平见响应的群众很多,又紧跟着给他们吃下了一剂“定心丸”。

“我们今年种植的黄蜀葵已全部售出,虽然受了点灾有所减产,但仍然进账60多万元;籼稻、糯稻和香稻一共收获15万斤,能卖20来万元,目前已经售出6万多元;村集体的山场对外发包,承包费一年进账12万元;春季的小麦卖了3万多元;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对外服务也盈利2万多元,今年毛收入100万元不成问题。”郭年平充满信心地说。

就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原来种植了黄蜀葵花的地里,150亩小麦正在萌芽,30多亩油菜也在茁壮生长。“等合作社的所有产品出售完毕,我们要请专业的财务审计机构核算合作社的账目。在预留下充足的生产资金后,我们打算按照年初的计划进行分红,每股估计在70到100元之间。”郭年平的话让大伙更有了奔头。 (王国祥 严化文)